首先不一定正确地重提几句自己的史学感想,其实关于北魏尾声期的这一段实力,我是更希望大家尤其是年轻人去多读一读元子攸、元修的传记,这种典型性的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失败案例才会给我们很多更为真实的触动和思考。我也知道很多人都喜欢盯着尔朱荣、高欢、宇文泰、杨忠、李虎、李弼、独孤信、侯景这些人看,咱不反对但也绝不提倡,因为这些乱世枭雄的履历都是云山雾罩了,没有一定功底和阅历的人,除了看到一场场热闹非凡之后,不会有太多正确的启迪。
当然,咱自己都说了,咱这种思想不一定对,所以麻烦有些读者朋友自觉一点,爱看,咱欢迎您看;不爱看,咱也从不勉强您看;喜好自便、去留自觉,没必要跟我这个下里巴人唇枪舌剑的。
展开剩余94%咱为什么老是提元子攸、元修这两个精神小伙呢?因为这两个小伙子非常典型,有一定的能力、手段、胆略,敢于为自身的使命去不怕牺牲……这些都是他们的优点。但是他们共同的缺点是什么呢?是把自己的国家和社会越搞越糟糕!
我们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就有非常明显的元子攸、元修倾向化,只要我自己感觉憋屈,那就掀桌子,大家都别玩了。其实像这种事情要分情况去看,看什么呢?看掀桌子的代价!比如曹魏的曹髦同学,我就一直很钦佩他,因为他面临的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必死之局(司马昭逼宫已经箭在弦上了),所以他用天子之血去阻碍司马家上位的进度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但元子攸和元修其实都没必要提前掀桌子,如果自己能够忍一会,北魏会亡但不会这么快……曹髦是用自己的命延长曹魏国祚几年,而元子攸和元修是牺牲了北魏国祚不知多少年去图一己之快。
元子攸被尔朱兆杀了,清净了。元修呢?后面到了关中,开始了自己无能的愤怒,跟妹妹元明月瞎搞来麻痹自己精神上的迷茫和痛苦,让人不胜唏嘘和感慨:年轻人,不能出发时志得意满,但把事情搞砸了就自暴自弃……
元修的暴走是从公元534年开始的,因为他之前的一系列明确拉拢各方势力斗高欢的迹象太明显了,到这一年开始的时候,都不装了!534年正月,高欢西伐归附武川军团的纥豆陵伊利于河西,灭之,迁其部于河东。
元修你不是要拉拢贺拔岳来对付我吗?纥豆陵伊利不是贺拔岳的小弟吗?我就打你小弟的小弟,你看着办吧!面子上挂不住的元修强烈谴责高欢,但高欢表示自己听不见。
魏主让之曰:伊利不侵不叛,为国纯臣,王忽伐之,讵有一介行人先请之乎!
不久,西北大哥贺拔岳就被侯莫陈悦抽冷子捅死了。元修觉得再等下去会对自己更不利,高欢也觉得是时候加快进度了。
高欢之前安排在洛阳的心腹侍中孙腾(居门下省与斛斯椿同掌机密),感觉到了洛阳即将对高欢摊牌,于是率十余骑兵奔赴晋阳。
腾以高祖腹心,入居门下,与斛斯椿同掌机密。椿既生异端,渐至乖谬。腾深见猜忌,虑祸及己,遂潜将十余骑驰赴晋阳
高欢的妹夫、领军将军娄昭也立马从洛阳撤退了。
要下大雨了,该收衣服的都赶紧把衣服收一收哈!
元修随后以斛斯椿兼领军将军,分置督将及河南、关西诸刺史,贾显度也是在这个时候被安排到了长安。建州刺史韩贤和济州刺史蔡俊都是高欢的心腹,元修随后罢免了建州的行政编制挤掉了韩贤,并派御史中尉綦俊去治蔡俊的罪,命贾显智去济州接班,但蔡俊根本不搭理。人家蔡俊的态度很明显,我跟高欢是兄弟,我得听高欢的指示。
元修因此大怒,其实大怒个屁,蔡俊是高欢的铁杆,难道贾显智不是?查查当年“怀朔八友”的档案呀!还有贾显智的哥哥显度到了关中就倒向了高欢,说明了什么呢?你愤怒个啥呢?自己又菜又爱玩,用人不做政审,到了最后发现身边没几个人听你的,就愤怒了?
然后,这个时间段,宇文泰干掉了侯莫陈悦报仇成功,贾显度立马又倒向了宇文泰。为什么呢?哥哥在宇文泰集团,弟弟在高欢集团,谁赢谁输都不亏呗!还有一个问题,要是当时占据长安的贾显度手下有几万精锐,你看他会不会立马投降宇文泰?
被高欢逼得颜面扫地的元修于是以讨伐萧衍为理由,征发河南诸州之兵准备讨伐高欢。其实装不装都无所谓了,都明牌了!
但是,六月,元修又此地无银三百两地下了一道密诏给高欢解释,说自己这种大动作一是吓唬宇文泰,二是吓唬萧老头。就你聪明,当初用这招欲盖弥彰去离间高乾和高欢,最后有用吗?你解释个屁呀,就征兵了怎么了,只要他高欢敢动,就借着你现在还是公认的皇帝,把“兴兵造反”的帽子先扣到高欢头上再说呗!打赢你也要恶心死你呗!
六月丁巳,魏帝密诏神武曰:宇文黑獭自平破秦、陇,多求非分,脱有变诈,事资经略。但表启未全背戾,进讨事涉抃抃,遂召群臣,议其可否。佥言假称南伐,内外戒严,一则防黑獭不虞,二则可威吴楚。时魏帝将伐神武,神武部署将帅,虑疑,故有此诏
这下倒好,高欢表示,既然宇文泰和南齐威胁到了国家安全,那我是国家忠臣,必须要出兵匡扶社稷……亲自率兵马三万从河东渡黄河;派恒州刺史厍狄干、瀛州刺史郭琼、汾州刺史斛律金、前武卫将军彭乐率兵四万,从来违津渡黄河;派领军将军娄昭、相州刺史窦泰、前瀛州刺史尧雄、并州刺史高隆之率兵五万讨荆州;派冀州刺史尉景、前冀州刺史高敖曹、济州刺史蔡俊、前侍中封隆之率山东兵七万、突骑五万征江左。
元修一看自己又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赶紧召集群臣,琢磨咋让高欢冷静下来。
魏帝知觉其变,乃出神武表,命群官议之,欲止神武诸军
高欢随后上书,我这是毫无保留地来救国,你咋让我冷静呢?肯定是受奸人蒙蔽,咱这次必须要清君侧。但高欢入戏太深,为了显示自己的“真诚”,学谁不好,学了司马懿那个老混蛋,赌咒发誓都用上了,我高欢对天发誓,我要是胆敢辜负陛下,就让老天劈了我,让我断子绝孙!
欢亦集并州僚佐共议,还以表闻,仍云:臣为嬖佞所间,陛下一旦赐疑。臣若敢负陛下,使身受天殃,子孙殄绝。陛下若垂信赤心,使干戈不动,佞臣一二人愿斟量废出
人家都是偷摸着吸毒,你高欢这是跟司马懿学公开注射毒品了?司马家啥下场,你不学历史不知道?你不知道,你的子孙后代会知道的。你们家的皇帝没有一个活过32岁的,一个个的堪称狂暴、乱伦、疯魔的集大成者,北齐被誉为有史以来“禽兽王朝”之最……
有些高欢的粉丝请息怒哈!高欢好的地方,咱们会如实介绍,但他禽兽不如的地方,咱们也会如实批判的。其实高欢这种毫无敬畏的表现是大多数底层崛起者的通病,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逐步成为人上人全是因为自己有能力、足够努力、敢于拼搏,而习惯性地忽视了他们吃软化、投机取巧、极度幸运等因素,觉得自己最牛,不需要敬畏啥!
高欢一边赌咒发誓,一边开始给洛阳断粮。
高欢给洛阳断粮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逼着元修迁都邺城。之前高欢入洛阳立元修为帝的时候就想迁都邺城,但那个时候高欢根基不深,元修拿国家正统把他压死了。你高欢若是国家忠臣,就不能不维护洛阳的首都地位。所以这事泡汤了。现在大家翻脸了,得把北魏政治枢纽迁往邺城才更安全。怎么去实现迁都呢?直接给你洛阳断粮呗。所有的供给都给我运到邺城去,想吃口饱饭的就给我去邺城。
至是复谋焉。遣三千骑镇建兴,益河东及济州兵,于白沟虏船不听向洛,诸州和籴粟运入邺城
咱对洛阳朋友没有敌意哈,实事求是地讲,洛阳为什么越到后面越不适合作为首都?本身经济造血功能不足又容易被人断供呗!
元修表示要挣扎到底,便派人去打通供给线,可此时的徐州已经被高欢控制,元修派去的官员被高欢直接打跑了。
华山王鸷在徐州,欢使大都督邸珍夺其管钥
从上面那张图可以看出,徐州(彭城)被人掐死了,然后黄河运输线也在高欢手里,无论南北,物资都很难进入洛阳了。
给洛阳断粮之后,眼见元修还不乖乖就范,高欢也不装了,起兵正式宣告自己要清君侧,目标锁定在斛斯椿等奸臣身上。
元修方面甚至都没来得及回应,他任命的尚书左仆射任祥就高调且主动地划清界限弃官逃至河北据郡等待高欢。
魏帝时以任祥为兼尚书左仆射,加开府,祥弃官走至河北,据郡待神武
随后,元修下令所有北来文武官员全部自行决定去留,并昭告天下高欢的罪状,准备北伐。
魏帝乃敕文武官北来者任去留,下诏罪状神武,为北伐经营
可是,还有人愿意为你们拓跋家卖命吗?
比如元修明面上唯二的武装依靠(贺拔胜和宇文泰)之贺拔胜,就立马开了内部讨论会,领导号召我们北上勤王,我们该怎么办?比较单纯的卢柔还正儿八经地给贺拔胜提了上中下三策,然后把贺拔胜给都笑了。
胜笑而不应
都这个时候了,你卢柔还不懂我贺拔胜的心思?我不是问你要怎么去跟高欢干仗,而是问你前夫元修要是靠不住了,我应该改嫁给谁?你咋能上策说要跟高欢拼了,下策才是改嫁萧衍呢?真要提意见,也必须是上策改嫁萧衍、中策改嫁宇文泰、下策改嫁高欢呀,提意见都不会,啥也不是!
最后还是贺拔胜自己做决定了,注意哈,人家是出兵了哈,只不过走到广州郡(治所今鲁山县)就不动了。
属齐神武与帝有隙,诏胜引兵赴洛,至广州,犹豫未进
为啥出兵了呢?说明自己给出回应了,漠视国家安危的帽子就别往我头上扣了。那为啥隔老远就不动了呢?因为想看看前线的状况,要是元修赢了我冲上去勤王;要是元修输了我冲上去补刀。
贺拔胜这边是这种情况,宇文泰那边又是什么情况呢?
元修任宇文泰兼尚书仆射,任关西大行台,还答应将冯翊长公主许配给他,请宇文泰帐内都督杨荐回关中让宇文泰派骑兵来帮自己。
开价很高、任务不重,宇文泰觉得这个生意比较划算,便任命前秦州刺史骆超为大都督率一千轻骑前往洛阳。注意这个兵力哈,一千人是勤王的吗?是来接你逃亡关中的。毕竟你是皇帝,还刚刚把闺女许配给了我,把你这个老丈人拽在手里,用处大着呢。
泰以前秦州刺史骆超为大都督,将轻骑一千赴洛
即便如此,宇文泰派出的这支小分队也是到了弘农(治所灵宝市)也不往前走了。元修要是赢了,我们就象征性勤王;元修要是输了,我们就打包朝廷快递寄回关中。
宇文泰亦移檄州郡,数欢罪恶,自将大军发高平,前军屯弘农
七月初九,元修据说亲自率兵屯河桥,以斛斯椿为先锋陈兵于邙山之北。
斛斯椿请率两千精骑渡黄河,趁高欢行军疲惫时突然袭击,元修最初同意,但黄门侍郎杨宽劝道:那是斛斯椿啊!你把兵给他,他转头卖了你呢?当年尔朱氏是咋死的?况且他灭了高欢,就成了又一个高欢!于是,元修又禁止了斛斯椿的行动。
这画面就问问大家,搞笑不搞笑?第一个,斛斯椿可是高欢广而告之的第一必杀之人,但是这货出轨成性到了元修他们都不敢相信他了。第二个,斛斯椿反复无常没错,但是他也是高欢不可能接纳的对象了,你元修怀疑他干嘛?除了他,你还有其他选择吗?
元修随后派斛斯椿与行台长孙稚、大都督元斌之镇虎牢;行台长孙子彦镇陕城,贾显智、斛斯元寿镇滑台。就这布置,比相信斛斯椿去赌一把,真的高明到哪里去呢?不还是把命交给了一帮靠不住的人!
远在千里之外的宇文泰听闻消息之后,都直接说元修没戏了。立刻命大都督赵贵为别道行台从蒲坂渡河向河东进军牵制高欢,又派大都督李贤率一千精锐骑兵赶往洛阳。这是生怕你元修坚持不了三分钟,然后落到高欢手里呀!
果不其然,东面战场上,贾显智就直接给高欢的部将窦泰让路表示诚意了,从而让窦泰轻松过了黄河。军司元玄看到贾显智出了问题飞马回去要增援,元修派大都督侯几绍率军赶赴,在滑台东与窦泰交战,贾显智临阵投降,侯几绍战死。
滑台丢了以后,斛斯椿怂了,派人劝元修大势已去咱们去关中吧。
椿弟豫州刺史元寿与都督贾显智守滑台,献武王令相州刺史窦泰击破之。椿惧己不免,复启出帝,假说游声以劫胁
斛斯椿,你要撤可以,怎么不撤往南面的贺拔胜呢?那不是你的亲密战友吗?一起背叛尔朱家,又一起背叛高欢,多铁的兄弟呀!是不是觉得贺拔胜跟你一样首鼠两端靠不住呢?不投奔贺拔胜也没关系,好歹也是狐朋狗友,去关中逃难咋都不带通知一下贺拔胜呢?不管兄弟死活了?贺拔胜被逼投靠南梁也无所谓了?
真黑色幽默呀!
此时,高欢已至黄河北十余里,再次派使者表态:咱是来清君侧的,只要满足我的条件,还有得商量。但元修他信吗?
欢至河北十余里,再遣使口申诚款
七月二十六,高欢指挥部队渡过了黄河。元修向众臣问策,有人说南方投梁,有人说荆州投贺拔胜,有人说西去关中,有人说死守洛口拼死一战……其实这个时候,啥策都是无策了。因为,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弃虎牢回来说,再不逃命就晚了。
计未决。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弃椿还,绐帝云:高欢兵已至
七月二十七,元修在心腹王思政等人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逃往关中,派使者召回斛斯椿,与南阳王元宝炬等率五千骑兵出屯洛阳西。
元修都出洛阳西门了,傻子都知道洛阳被放弃了,皇帝要去关中了,于是洛阳城内一夜直接逃亡过半,清河王元亶、广阳王元湛也趁乱跑了。
众知帝将西出,其夜,亡者过半,亶、湛亦逃归
七月二十八,元修在崤县遇到宇文泰派来接应的李贤。七月二十九,高欢进入洛阳,派娄昭等人追赶元修,长孙子彦弃陕城而逃,高敖曹率精锐追赶直到陕城以西最终没有追上。
宇文泰接上元修之后,一顿请罪,说让皇帝受苦了,是自己的罪过……元修一顿自责加勉励,说以后全靠宇文将军了。
元修入长安后,任宇文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国大政全部交权,以宇文泰的下属,行台尚书毛遐、周惠达分掌机密。这俩都是关中大户,专门负责粮草武器的征集运转事项,宇文泰与冯翊长公主成婚被封为驸马都尉。
以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国之政,咸取决焉。别置二尚书,分掌机事,以行台尚书毛遐、周惠达为之。时军国草创,二人积粮储,治器械,简士马,魏朝赖之。泰尚冯翊长公主,拜驸马都尉
至此,北魏即将分裂为东西魏,彻底定型!
聪明的元修,暂且不说你后面死在宇文泰手里,就问急着跟高欢翻脸然后三年丢掉大半壁江山,你图个啥呢?你看不惯高欢的嚣张跋扈可以理解,但宇文泰就会当你的忠臣良将吗?再说高欢这种没有任何政治根基的军阀,短时间内还真不一定会把你怎么样,你要学会跟他打太极拳呀!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去做文章呀!别人武功高,你偏偏要跟他硬碰硬,你不是傻吗?
孩子,乱世和治世的活法是不一样的。道理跟逆境和顺境的选择逻辑不一样是相似的。在治世,你元修是皇帝,所以你的很多想法可以强力实现,因为你身上有整个国家的威压之势。但是,在乱世,要学会隐忍和平衡、润滑和等待,委屈点就委屈点嘛,再承受委屈的过程中去积攒力量,最后逆风翻盘,这才是正解嘛!即便翻不了盘,也比不活了好呀!
智慧是需要阅历去慢慢沉淀的!兰州配资平台
发布于:福建省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